|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万盛经开区历史人物刘子如

万盛经开区历史人物刘子如

关键词:子如文化,子如小学,子如广场,子如陵园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子如纪念地正式挂牌
    刘子如: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爱国者                      
    2013年2月5日,由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子如纪念地正式在刘子如生平展室挂牌,标志着人文万盛和经开区爱国主义宣传阵地迈上新的展示平台。
    刘子如纪念地申报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程启动以来,经市委宣传部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并召集有关部门审议后,呈报市委、市政府审定,最终批准命名。经开区宣传部紧密结合地区文化特点,深入挖掘刘子如先生“实业救国、慈善报国、教育兴国、立教护国、从戎卫国”精神所蕴藏的历史内涵、文化资源和思想根基,以子如陵园、刘子如生平展室、子如广场和子如亭为核心基地,并努力推进具有抚今追昔价值的刘子如故居、青山孤儿院旧址等纪念场所建设,坚持建、管、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广泛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熏陶群众思想品德,积极发挥文化力量促进万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引导作用。
    据悉,市委、市政府日前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上,对刘子如纪念地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

    刘子如是土生土长的万盛区青山人,从孤儿到巨商、慈善家、爱国知名人士的传奇身世,对人的立身、处事、为人、教子等方面至今看来仍十分有益,特别是子如先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乐善好施的品德尤其值得学习和弘扬。
刘子如。派名华璋,同治九年(1870年)十月初四日出身于重庆市万盛区金桥镇新村人(原綦江县青山石窝寨)的一户穷苦农民家庭。父亲刘荣帮,母亲曹氏,生子女三人,大哥华丰、姐姐华英、子如居三。一家五口,靠佃种少量山土和父亲常年帮人走船或干短工维持生活。子如幼年时,父母先后去世,丢下三个子女更是无衣无食无着落。子如八九岁时还穿不上衣裤,姐姐出嫁后,因大哥无力带他长大(后来大哥也在青年时死去),只得寄居姐夫陈朝江(佃农)家割草柴度日,成为无家可归的孤儿。后经他一生勤奋努力,终于成为社会上享有较高声望的企业家、慈善家和爱国知名人士。
从孤儿到巨商
   清代光绪九年(1883年),十三岁的刘子如因小事受姐姐训斥,愤而出走,姐姐再三劝慰挽留不住,深自后悔,只得将自己好不容易才集存的几十文铜钱全部都给弟弟作路费,并短送一程洒泪而别。子如漫无目的地经隆盛向重庆方向走去,到了重庆,举目无亲,流落街头,临江门外嘉陵江边红庙的当家和尚怜其孤苦,收他入庙,给予衣穿饭吃,教他读书识字。子如闲假时便去木版刻字铺观看刻字,有时还操刀试刻,刻字师傅见他聪明好学,仍收为徒弟。从此子如便白天刻版,晚上读书写字,他茹苦含辛地勤奋学习,锐意钻研,文化和雕刻技术均大有长进。于是他回到綦江县城开刻字铺,独自谋生,经营一年,因生意萧条,复去重庆,为美商洋行雇用。在此期间,子如参加了加拿大在渝传教的基督教英美会(后改称美道会)。
    其时,美国纽约一家生产经营缝纫机的胜家公司在世界各国出售产品,中国的上海也是该公司推销商品的市场,因美商关系,子如受上海胜家公司雇用,他心灵眼巧,在那里学会了缝纫的整套技术,且能装卸和修理缝纫机。公司见他善于商场交际、诚实可靠,又有技术对他十分信任,便要他回重庆开辟推销缝纫机的市场,子如没有资本,公司同意他代销,机器出售后再汇钱给上海胜家公司。
刘子如回到重庆,经同临江门外僧人商洽,将一座小寺庙改造成经营胜家公司缝纫机的地址(后迁道门口),自任经理。这时重庆地区还没有出现过缝纫机这种“洋机器”,人们不会使用,故无人购买,为打开销路,子如首先在城内各地张贴或彩绘大型招牌广告,招来顾客,一面组织穿一色整齐服装的青年宣传队,以铜鼓、铜号等乐器伴秦,高举大旗,在街上进行很有声势的关于使用新式缝纫机好处的画装宣传,接着又开办缝纫培训学校,每期数月。培训结束后学员都各自买了机器,培训期数越多,缝纫机销量也越大,再加上学员从事缝纫业后又招收徒弟,学徒又自构机器。因而缝纫机在重庆打开了销路,生意越做越旺,经过一段时间,子如有了资本,便以重庆作公司总基地,自任总经理,逐步在全川及贵阳等大中城市开设了公司分销处,各分公司开设之初,同样组织宣传队,办缝纫培训学校使缝纫机的销售有了广阔的天地。经不断努力经营,至宣统二年(1910年)前后,子如也成为重庆地区巨商之一。子如的好友,当时在重庆传教的加拿大青年牧师,前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文幼章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六日寄来资料称“他(刘子如)通过教会关系,引进美国胜家公司缝纫机来重庆及各大城市销售,他任经理,畅销一时,繁荣一世,他赚了一笔钱,肯定他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开端,有助于社会”(译文)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子如经营胜家公司所赚银洋已达三十余万元,先后在大溪沟一带买了不少的街房和地皮。在此期间,子如在成渝两地还开办华璋草帽公司,自任总经理,在子如经商过程中,妻子陈文贞将开办积蓄的钱陆续寄到綦江青山,托子如外侄陈元卿买了三百多石租的土地作为产业。
    此后,刘子如为适应社会需要,又同当时社会名流胡汝航、王岳生等人合伙开办了“三才”、“三多”两砖瓦厂,专聘技师精制中西各式砖瓦,这是重庆地区最早开办的机制砖瓦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子如又向政府申请在重庆演武厅街开设胜家无限公司经营缝纫机器、中外杂货及其他商品;正当他准备开业时,“七七”事变发生,子如为抗日救亡而辛勤奔走,胜家无限公司经理一职遂由其养子刘福田担任。

大办慈善事业


   刘子如经营胜家公司,赚钱虽多,却自奉甚薄,他本着监督博爱之心,愿将取自社会的钱财无私地奉献给社会,办些有益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事,他对自己的钱财曾对人说过:“此乃上天假子如之手以得之耳,何偿是子如之钱财呢?即生命亦是帝所赐了。经云:人得尽天下财利而丧了生命,有何益处?”并曾提出“不留金钱与儿孙买耻辱”的名句。为此,从民国初年起,他逐步开始举办慈善事业。
一、创办重庆私立孤儿院
   辛亥革命后,国内战争连年不断,给人民带来苦难,重庆地区有不少孤儿流浪街头,许多贫家子弟不能上学读书,刘子如系孤儿出身,见此现象异常同情,他以自己亲身体会,认为孤儿中心不无可资造就之才,如不加强教养,有用之才又何能发现呢?他决心在重庆创建一所教养兼施的孤儿院。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八日,刘子如宴请中西德育社、中西英年会、基督教美以美会、内地会、公谊会、美道会、重庆总商会等负责人,共襄善举,当即得到各团体赞助,并决定孤儿院以教养孤贫之男女儿童能自谋生活为宗旨,子如兼任副院长,将自己临江门外胜家公司缝纫女校捐作孤儿院院所,招收男女孤儿生四十名,并自任每年负担二十五名孤儿生的全部费用。同年十月八日正式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重庆地区有史以来首创的第一所教养兼施的孤儿院¬——重庆孤儿院(民国十六年重庆建市后更名为重庆市私立孤儿院),该院后又购得大溪沟田业一股作为新建院所之地,民国六年(1917年)夏新院深成后,院址迁移大溪沟。民国九年(1920年)子如从上海美亨洋行购回乐器,院内设军乐队。次年,子如又捐金修建孤儿院大礼堂(长六丈、阔三丈余)、工业室(长十二丈、阔四丈)。此外,子如还亲自募捐礼堂内陈设的楠木椅桌及乐队服装等贵重之物,约值银洋三千元,这年子如五旬寿庆时,全川胜家公司各经理在孤儿院为子如塑立全身立体铜像,作为他创办孤儿院的永久纪念,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止。子如先后共捐给孤儿院银洋四万八千余元,该院董事及前后主要任职人员均为当时社会声望较高的名士,办得颇有声色,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院生已发展到三百九十五人。院舍从几间屋子已发展到大小房屋一百二十余间,院址面积已达四千零九十四方丈。
    这所孤儿院一直办到解放前夕,培育孤贫院生数以千计,造就了不少有用之材。如江竹筠(女,渣滓洞被害的江姐)、余跃泽(原重庆副市长)、刘壁如(女,今香港上层知名人士)等人,都是在该院受启蒙教育而成长起来的。文幼章寄来资料称:“肯定他(刘子如)是个慈善事业者。……他在重庆捐款兴办了孤儿院,设有铜管乐队,略具规模,他好善乐施,帮助许多穷学生入中学、大学”。子如对院生确定关心备至,凡前途可造而又无力升中学、大学的院生总是给予资助,或介绍给社会实业家如卢作孚、何北衡等名家培养。为给院生成人后谋生活出路,院生除在院内必须学会一门技艺方能离院外,子如还开设草帽、缝纫、砖瓦等公司,给大批孤儿开辟就业场地。

二、创办中华基督自养美道会
    民国四年(1915年)刘子如为首发起募捐,在重庆小十字为美道会新建福音礼堂、妇女学校、上下客厅、高初两校、寄宿舍等建筑物。开初,他首捐八千多元,并捐赠城外地母庙、白坛庙两业为教会常年会产,后又捐赠一千八百多元为教会建筑阅览室,捐赠四千三百多元建修小十字教会钟楼(作时计、火警用)。子如最初任教会会长,后任教会长老,积极主张宗教应由华人自主自传,宜收回教权,不得仰赖西人,事在“基督教”前冠以“中华”二字,又主张教会用款概中华人信徒负担。故在“美道会”前加上“自养”二字。他募资、捐金、赠产,就是为了确立教会“自养”的基础。这种思想,后来逐渐形成了他所倡导的自养、自治、自立的“三自”爱国宗教主张。故美道会从民国十年(1921年)一月一日起,正式定名为“中华基督教重庆自养美道会并确定崇奉基督教义。阐扬博爱精神,宣传基督真理,改造社会人心为该会宗旨,主要活动为布道、教育、医务及举办其他有益于社会的慈善事业,这些主张,子如本人更是身体力行。民国十三年(1024年)他在出国访问期间,在加拿大以银洋八百四十一元亲向英厂定造一重达八百六十磅、直径三尺四寸五分并携有“四川重庆美道会献与上帝”十一字的大时钟于次年运回重庆安装在小十字教会钟楼上,作市民珍惜光阴,提高工效用。此外,又捐赠华西协合大学一万元建大礼堂,该校在礼堂上悬有“刘子如纪念堂”金字木匾以彰盛德。还给成都永兴巷省孤儿院、四圣祠、江西省南昌青年会、九江儒励学校以及在渝教会所办的学校等,均有数以千元以上的巨款捐赠。

三、创办重庆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
   民国十年(1921年)五月四日,刘子如为首发起召开了创办重庆市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筹备会,租定陕西街万寿宫培修会所,成立懂干部,设立英文夜校,举办查经班、德育讲演及监狱布道,该会以引导青年德智体三育并进为宗旨,以树立青年远大理想,为国家社会培养和造就人才为目的。开初,子如任会长及总干事,即设置会员寄宿舍,成立童子军,对青年进行电化教育。此后逐步设立了暑期学校、国民小学、幼儿园、少年图书室、职业指导及巡回书库,并开办无线电学校、图书馆训练班、举办救济会、卫生运动及夏令儿童学校、映放有声电影等。民国二十年(1931年)后,青年会有了更大发展,如创设露天国术学校、组织青年平剧社、扩大民众学校、电影部改称民众电影院,设立少年银行、贩买合作社、摄影研究社等等。虽然子如早就没有负主责任,但对青年会仍极关心,除先后捐赠青年会七千多元并建立博文印字馆外,还亲自为该会向刘湘募金四千元。两度赴广安向杨森募捐三千六百元,赴江津向邓詹秋募金两万元,向社会集团募金五千元,青年会的詹秋图书馆,即为纪念邓的捐赠盛德而命名。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青年会迁大梁子公园路新会所并在南泉设立分会,内部机构设置及服务项目更加增多、扩大,对社会影响和贡献也更大了,但其创办奠基之功,当首推子如之力。
    刘子如在出国考察慈善事业时,见美国芝加哥大学系由一私人乐捐金洋三千七百多万元开办成立,校生万余,而前后由校毕业为世界知名之伟人者不可胜数。善行伟大,深有所感。归国后,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重庆市商会将自己经营胜家公司的全部财产(包括不动产与动产底货)及綦江县青山田产两股、南川县石莲乡桐梓园田产一股共值洋十四万九千零九十二元,捐赠给自己先后新手创办的重庆孤儿院、美道会、青年会三个团体(除去公司债务、实捐十万元左右)。立有捐赠与接收契约各执为凭。三团体接收后,换去胜家公司招牌,合组成“天申永”字号继续经营。因子如慷慨捐赠,又系公司熟手,三团体仍挽子如继续担任天申永总经理。民国二十年(1931年年八月,天申永将公司出顶与“新纪天申永”经营,新纪天申永又复推子如任总经理一年。
四、创立綦江县么立青山孤儿院
    刘子如的家乡青山,地处綦江、桐梓、南川三县交界处,山高地辟,文化落后。子如早就有心为提高家乡人民的文化贡献一点力量,子如商务缠身,心有余而力不足。早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子如曾返乡一次,首开教堂,复设私立蒙学一所于双龙湾,拟逐步提高山区文化,但因无力经营,时隔多年,进展不大,后其外侄陈元卿任地方团政时,子如仍托外侄为为他完成这桩心愿。陈元卿不负所托,于民国二十年春。以子如任董事长自任院长,在青山张祠堂创办了“綦桐南青山孤儿院”(民国二十九年更名为“綦江县私立青山孤儿院”)。子如同重庆孤儿院、美道会、青年会商议后,将他原捐赠三团体的綦南地区的三股产一拨回青山孤儿院,由三团体半作捐赠半作出售,青山孤儿院复募得一部份田产,以此作不动基金,建立新院舍,教养贫苦孤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七月,子如复捐赠莲花乡交艾子湾一股几十石租的产业,并捐赠风琴、唱机、国旗及羽毛万国旗二十八首。由于该院师资质量高,设备齐全,教学效果好,学校环境幽美,邻村城镇的男女贫苦儿童年也多来院求学。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日机连续两年轰炸綦江。县城也有不少青年到远距七八十里的青山孤儿院读书,学生最多时,高初小十二个班级达五百余人(住堂生有二百余人)。其中孤贫院生一百多人。在该院受启蒙教育的学生,解放后有的任县区乡各级行政领导干部,有的任中小学校长,也有的在其他岗位上工作。直到今天,他们都念念不忘刘子如为发展青山地区文化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有作医生的还以子如为楷模把业余时间都用来给群众免费诊病,当子如正准备办青山中学时,病魔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刘子如慷慨捐赠,大办慈善事业,赢得社会各界人士的称道。重庆自养美道会曾编印《刘子如毁家助善实录》,并在《书后》文中写道:“刘子如先生不但是一位重庆著名的大慈善家,并且是世界驰名的大善士。……这是世人公认的,同人当然也不在例外。”子如六旬寿庆时,林森书赠“椿庭永荫”的彩缎寿幛祝贺。刘湘等人赠祝寿联云:“佛非佛、仙非仙、有寿者像。老吾老、幼吾幼、是仁作心”。重庆青山年会负责人毛宅三追溯子如创办三团体的祝寿诗云:“……创开男女孤儿院,努力维持教养会,青年会所十春秋,万寿官司旁胜迹留,倘若无君先发起,而今效果岂能收?自养提倡气甚豪,吾侪乃得教权操……”。在刘子如出国访问期间及以后,美国、新加坡报载《刘子如事略》时,称他“好善乐施,人皆称道”(译文)。“(刘子如)游历南洋、印度、犹太……,华盛顿、芝加哥各地,凡法团教会多印子如像登诸,于是,子如之名宣布全球”。(译文)
              
四、出访世界各国
    刘子如成了重庆地区有名的大商家、慈善家,又是基督教美道会的长老,社会声望和地位更高了。尤其是他倡导爱国的“三处”传教主张,更博得中外教会的称赞。因他长期同外商及外国传教士接触,他的声名竞不胫而走,远播欧美诸国。
    二十年代初,各国在华传教士因国内捐传教资金缺乏而处于困窘时期,甩同刘子如商榷,请刘到各国演说在华传达室教士的业绩及华人信教的虔诚。从而掀起该国捐助传教资金的热潮,并愿意由各国在华教会资助出国经费。而子如也想借此机会 一方面去各国观光,考察各国兴办慈善事业情况,顺道去参观耶苏圣地;另方面鉴于祖国国际地位低落,也想通过同外国人士的接触和发表演说,证明中国人有无限的潜力在才通知豪情壮士,于是同意了。外国传教士乃先行告知本国,竭力宣扬中国大慈善家、华西教会信徒刘子如要周游各国进行参观访问、考察教会情况,因而他的声名在各国教会及当地政界人物中引起大兴趣,报纸也广为宣传。
    民国十三年(1924年)春,刘子如从上海出发,经香港赴南洋、越印度洋抵印度,又经西印度洋进红海,入苏伊士湾到非洲的埃及。参观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再到西亚的耶路撒冷参观游览耶酥胜地后,过地中海到南欧意大利的罗马。复经瑞士过海峡而到英京伦敦。然后绕大西洋到美洲的加拿大、美国。最后由美国旧金山渡太平洋经檀香山、日本回国,历时近一年,环球一周。子如访问了几十个国家,所到之处,当地报纸均以新闻人物报道,且受到教会及政界人物的热烈欢迎。并请他发表演说,子如善言词。演说中除宣扬教义外,还介绍四川教会的发展、河山的壮丽和纯朴的风谷民情。外国人对他从一个穷苦的孤儿终于成为一个富豪慷慨的善大士这种带有传达室厅色彩的个人身世都十分惊奇和敬重,每当他演说完毕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子如在加拿大应各地教会邀请,滞留一个多月,遍历名城发表演说,他地内容丰富,扣人心弦的演讲,广大听众反映“较一千西人返国之报告尤佳”(据刘子如著《新新游记》记载,以下引文同)。一教会信徒云:“余昨已捐五千于中国教会,今听密司特(翻音:敬称  先生  之意)之言。同志捐五千金以成万金之数。”加拿大首都屋太华及多伦多城市为他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时,“沿街见各商店门首悬余肖像,下注明今日在何堂演讲,甚至通街繁区亦悬余放大之像,注明如前。”当地将他八英寸米色照片以一张二角五分美元出售,各阶层人士争相购买,所售现金,子如悉数赠与当地慈善团体,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刘子如每到一地访问,在当地教会首领或政界人士陪同下,参观了各地慈善事业、工厂、庄园、学校及当地名胜古迹;他每见外国工农业发达,生产技术先进时,总是对自己落后的祖国,希望国人迎头赶上,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他出国期间,逐日写日记,归国后整理成十多万字,共四卷的《新新游记》一书,较详地历述各国见闻,随时发表观感,并向四川执政当局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倡议。如他在参观了规模宏伟,当时世界最大水电站之一的美加交界的水电站后,立即向四川执政者发出信函:“(九月)二十七号晨,发杨军长、邓军长、刘川滇督办、刘川陕督办之函,内附美加交界之天下第一水电站,希望川中执政诸公从速交通,教育下手……。”见美国交通发达,即提出:“交通为强国之要素,筑路为富国之渊源。即如古罗马文明今尚未替者,塑其原因,  不归功于路政……”深愿国内同胞从路政下手,建设道路,开辟蚕丛,不数年间吾川必焕然改观也。“见美国旧金山附近海岸、山洞、森林随处均有煤油池、煤油井后,叹道:“此油遍销中国各行省内,大多数用为然料品,须知此油,中国亦无处不有,弃利于地,无人采取,殊为可异!”同年八月底,子如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凶报载中国折江军阀已经开战时,愤怒地写道:“可惜!可惜!弟兄同室操戈,真不可解之事也!”在多伦多参观了规模庞大的农器制造厂后,日记写道:“深惜我国对于农业不机械,反用之于兵工厂制造枪炮,惨杀同胞,殊非得也。”子如见英报鼓吹组织列强联合会调查中国内乱并派兵保护侨民之生命财产时,大声疾呼:“果如是,中国亡也!诸君速醒,须自知国民责任,速求自卫自治之法,不受助于政府,不受制于军阀,伸张民气,秉公办事,消纳军人,流民于实业,工厂之中,更观英国政府对于欧战后失业之民,无可工作,每星期酌量给资补助,此种失业靠不寻地大物博之中国而安插之,更  何地乎?”子如在瑞士登七八百米高的山顶公园游览时,电车绕  岩峭壁盘旋而上,见山顶如画风光被人工装饰得更加奇丽迷人,车马通道纵横,游人络绎不绝,一个小国尚能如此建设,深有三触,“余处斯境,窃有感焉,瑞士为世界之公园,夫人皆知之也。假使不唯人工之补助,绝无此胜景,不赖科学之研究,绝无是项工业,回想我国四川亦铣是亚东最美之公园。古人不云乎,西蜀四景甲天下,遂有离堆天下奇,巫峡天下雄,剑阁天下险,峨嵋天下秀之言,独怪国民不特不加补助,反而从视之,岂非可惜者乎?瑞士位于欧洲之中,国境极不,析浙江省之一半足以抵之;人口三百余万,壤土非山即水,但利用水利一项遂称富强之国,余拟于返国后,邀请川中各界巨公,勇力前进,改良社会,通力合作一模范社会,是则余之素专也。”
以上仅举几点,其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及不甘落后,奋发向上之情已可见一般,游记写于六转正 多年前,某些观点至今犹不能不令人钦其远见卓识,同年十一月子如归国,回重庆时,受到执政当局及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此后,有关市政、市容的建设规划,执政当局常请眼光远大、见多识广的子如共同筹画。
               
五、坚决请缨抗日
    民国四年(1915年)一月,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要求时,刘子如不胜愤慨,曾几国人启誓:“倘日后中日大战爆发,子如自愿不用饷费,不动公国分文,上前线与敌人周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子如正在上海与友人商议开设陕西公司时,“七七”事变、沟桥战争爆发,次日,中共中央和中国红军通电指出华北危机,号召全国民族团结抗战,眼见敌人向中国大举进攻,子如怒火中烧,热血潮涌,当即返渝同各界爱国人士一起组织中华民国抗日军四川后援会(简称“抗敌后援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到处宣传,大声疾呼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你各方奔走,四处募捐,计抗敌后援会共募得慰劳品四十余万件在重庆市商会展览。子如向国民政府申请组织战地服务团,并坚决要求亲赴前线慰劳将士、伤员,以实践早年“上前线与敌人周旋”的抗誓言。当时政府见他虽已年老古稀,但请缨抗战的斗志犹存,便受命子如任团长率战地服务团携带慰劳品赴抗日前线,子如在执政当局支持下,招收男女团员一百三十名学习两月军事常识,并派往各医院实习抢救,包扎等技术,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重庆市八门力夫数百人将慰问品义务运送上轮。于同年十月由重庆警备司令他根固在朝天门援旗后,子如率队顺江南下,及抵武汉时南京失守,子如在武汉慰劳伤员并于万国医院普调刘湘,旋奉命在国际红十字会领药,向中日鏖战正烈的第三战区进发,抵九江时群众跑光,子如慰劳伤员后又赴南昌买生猪六十多头分营慰劳伤员。之后,战地服务团分成两大队,一队赴折江刘建绪战场;一队由刘子如率领在江西的景德镇及安徽的太平、青阳、繁昌、铜陵、大通、贵池等二十三集团军所辖省分别慰劳伤员,在慰劳中,子如曾被敌弹炸伤,历经四月始完成慰劳任务,随时将全体团员送吉安战干团受训六个月,再分发各师旅作政治工作,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见子如老当益壮,乃挽留任司令部参议,朝夕不离,参与策划前线抗日工作。
    刘子如率团出川亲赴抗最前线三年多的时间,只吃一碗饭,未受公家分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曾颁发给“服务前线,”卓著成绩的表扬奖状,他在前线七十寿辰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一幅中堂上亲笔书赠七绝祝寿最云:“西风吹动一帆斜,树悄唯有几个鸦,隔岸沙滩明似画,满天霜雪与芦花”。“皖南事变”。子如曾斥责国民党反动派“自毁长城”,他离军返川前夕,新四军领导人陈毅感其爱国热忱,亲自题赠大幅照片,“送给站在抗日最前线的刘老团长”。
     刘子如在赴抗日前线前,将他在重庆所经营或同人合伙经营的公司企业,均交与从彭杨氏处抱育的养子刘福田经营,福田大肆挥霍,嗜赌成癖,两三年间不仅将其父在渝钱财输得精光,且负债累累,甚至动用了美商外汇,要子如立即返川处理债务,子如只得离开前线回渝。民国三十年(1941年)一月下旬,子如回到重庆处理好债务后,于二月十八日至二十日在《大公报》上登报声明与刘福田断绝收养关系,当时重庆常遭敌机轰炸,重庆卫戊司令部于同年五月下令强迫疏散人口。此时子如已年逾古稀,深感自己体衰年迈,不能从事社会活动,乃告老还乡,原在重庆富成路的房屋家产,悉行出售。
               
六、在家乡度晚年
    民国三十年(1941年)五月,刘子如回到綦江县金灵乡青山地区老房子湾居住,这时,他的主要社会活动就是一心办好青山孤儿院,以董事长身份经常到院视察教学情况,给师生作报告,勉励师生们为发展山区文化而勤教苦学。子如中等身材,体格健壮,两目炯炯有神,平时庄重严肃,行不弯腰,坐不拱背,站坐姿态笔直,举动不句且,令人一见而生敬畏感。但他给师生们讲起话来,却态度谦恭,谈谐风趣,说理透彻,紧扣人心,又令人觉得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便是当年院生回忆起来至今仍留有的深刻印象。
    刘子中一生节俭。无抽烟、喝酒、赌牌等任何不良嗜好。他见家乡有许多不良风气,深以为忧,曾用一张一米多长的白纸亲自写了移风易俗,革除恶习为的内容的《征求同志书》贴在保办公处新铺子墙上,大意是:我等炎黄子孙应有拯救国家民族的大志,有振兴中华的义务,应站起来移风易俗,把青山这块地区兴旺起来,接着写了发展生产、勤俭持家,不请寿酒,不闹赌博,不吃鸦片、不打冤家、不跳神请仙、不为非作歹等除俗树新作为内容的若干条文。最原形写:“志同道合者,请签名于后。”他本人带头遵守,回乡后从未办过寿酒,乡邻亲友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生日。
    刘子如鄙视家乡的土豪劣绅。他刻薄幽默的谈锋常使地主老财们面红耳赤,无方以对。因他德高望重,豪绅们莫奈他何,只好自行畏避。但他同劳动人民的感情却息息相通,水乳交融,没半点富翁架子了子如在家乡仅留有多石租谷的产业,收租只收“倒三七”(佃户七成)。每逢秋收佃户交租前,他总是先打招呼,要佃户留足生活用粮,佃户们给他挑租谷去,除请吃饭外,力资照付,他从来没有收过佃户的押金,而佃户住房却由子如自行维修,一次,因维修房屋到佃户家,佃户专为为他准备了较好的食宿,可是子如进屋就说,不准任何肉类上桌,只吃蔬菜、咸菜下饭,佃户只好照办。午饭后,佃户请他去准备好房内午眠,子如却溜到放牛娃的铺上睡了一个午觉而去。青山距几个乡场都远,子如有时坐轿上街,每逢上坡他便下轿步行,力资优厚,从不拖欠。
    刘子如晚年虽产业无多,却仍急心公益,凡修桥补路事,照常慷慨捐款,毫不吝啬。但他好勤恶懒,对串乡乞丐却一文不舍,他认为,一个人应当努力劳动,奋发上进,才能有所作为,而串乡乞丐却偏要不劳而食,给他施舍就是支持他的懒惰行为,这样的人多了,国家社会将象个什么样子呢?他去世前,将田产无偿地分赠贫穷亲友,只留一股少量产业作老妻生活费用。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腊月,刘子如因病去世,享年79岁,家属谨遵遗嘱,仅给他穿两件布衫,薄棺入土,无任何金玉殉葬,死后葬石岗坪,有碑文记载他生平事迹。

七、流芳后世
    文革期间,先生陵墓被毁。1986年后,先生的学生、故旧、亲属倡议集资修复先生陵墓,以纪念和发扬光大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博爱慈善事业,得到国内外人士的积极支持、赞助,并得到政府同意。
    1988年,陵墓修复。1989年,墓内先生全身塑像完成,举行了隆重的揭墓仪式。
    1990年,先生生平事迹载入《四川省近现代人物传》第六辑。1997年4月,纪念先生的碑文、纪念亭及亭内塑像在重庆市万盛区金桥乡落成,举行了庄严盛大的揭幕典礼。当地各级党政领导、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代表、子如先生家乡群众光临致贺瞻仰。会上,区委杨书记全面介绍了子如先生爱国、慈善的精神、事迹。青山孤儿院毕业学生、原中共綦江县委书记李义同志回忆了子如老师当年教导他努力学习,追求进步,热爱祖国、人民的动人往事。来宾、代表们热情洋溢发言。区、乡政府宣布,金桥乡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上海欧美同学会留美海军分会,海军军事院校,广州黄埔海军同学会和当地公司企业等单位送了花圈。国内及香港、台湾各地,国外美、加、澳等国有关人士,中共四川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纷纷来信、来电报致贺、致敬。重庆孤儿院毕业学生、原重庆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四川省商业厅长余跃泽同志在成都华西医院病床上也来电话祝贺致敬。原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超同志特书赠《子如亭》横额。
    今天、座落在重庆市万盛区金桥乡的刘子如先生陵墓、纪念碑、亭已成为远近学生、群众、国内外人士拜谒、瞻仰的地方。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