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堡堂文化重放光彩

堡堂文化重放光彩

关键词:堡堂文化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万盛报讯 云峰山下,茶歌阵阵;飞龙塔前,白鹭翩翩。始建于唐代贞观16年的青年镇,距今已有1371年,人文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期间,青年镇堡堂村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典型。

青年镇位于万盛南部,全镇辖6个村、1个社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2.6万人。1995年,该镇被评为重庆市百强镇,2010年被评为重庆市市级中心镇,2013年,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近年来,青年镇不断挖掘堡堂文化,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打敢拼”的堡堂精神,努力朝着4A级旅游文化名镇、渝南黔北区域中心镇的目标发展奋进。

堡堂盛开大寨花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出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5天后,《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随后,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报告时向全国发出了学习大寨的号召。至此,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

1964年5月,在响应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下,当时的中共南桐矿区区委在万盛公社新华大队进行了试点工作。1965年2月10日,南桐矿区区委召开农村三级干部会议,组织参观南桐公社天星生产队改田改土现场。随后,全区农村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改田改土为主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位于南桐矿区青年公社的堡堂大队,原是一个“田瘦土薄石头多,十年九旱灾情多”的穷山村。在支部书记王茂全的带领下,堡堂大队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提出了“向低产田要粮食、向坟山要土地、向荒山要粮食”的口号,立下“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胜利”的19字决心,并在寨子山上形成每个字长、宽各12米,延绵19个山头的巨型标语,气势堪称壮观。

大队经过3个冬春的奋战,投工两万多人,打下石头4万多方,从山下背土50多万公斤,砌石坎263道,把土薄坡陡的老鸦井山改造成层层梯土,使小块耕地连成大块耕地,耕地面积由16.8亩扩大到39.9亩,土层厚度由几寸增加到15寸,粮食总产量由500多公斤增加到1.2万公斤。1966年,堡堂大队摘掉了“吃返销粮”的帽子,实现粮食自给;1970年,粮食亩产跨过《纲要》,开始向国家贡献粮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1973年4月12日,在四川省、重庆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中共山西省委书记、昔阳县委第一书记、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亲临堡堂大队视察。

看到王茂全那双被磨出厚厚老茧、十分粗糙的手时,陈永贵说:“你们在改土方面给四川省创造出一个榜样,有了这个样板,四川就能够全面开花了。”

登上老鸦井上后,陈永贵即兴抒怀:“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青山绿水好平原,山坡上面修梯田。”

在陈永贵到堡堂大队视察后,全队群众更是鼓足了干劲,再次掀起了治山改土的新热潮。通过8年奋战,220多亩乱石山坡的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瘦地变成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地;290多亩冷、烂、毒、串的下涝低产田,通过排水整治,变成稳产高产田。

1977年,堡堂大队粮食亩产已达1234斤,总产相当于学大寨前的3倍多,比解放前翻了5番。农民年人均收入由30多元提高到250元,年人均口粮达到600斤,全队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由此,堡堂大队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成为川东片区的先进典型。1973年6月,中共四川省委在重庆召开的川东片“农业学大寨”经验交流会上,给予了堡堂“是我省又一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山区找到了加快步伐学大寨的活样板”的评价,并提出“全省农业学大寨,赶化林、超堡堂”口号。

随即,整个四川省掀起了“远学大寨,近学堡堂”的热潮。峨嵋电影制片厂专程来堡堂拍摄制作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纪录片《堡堂盛开大寨花》。堡堂大队美术组梁福华等8人创作的黑白木刻作品《堡堂学大寨》先后在中国美术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出。1973年9月1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艰苦奋斗的带头人——王茂全》为题,播放了堡堂大队“学大寨”的先进事迹。

1979年,堡堂大队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大队党支部书记王茂全先后当选为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书记,重庆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打敢拼”的堡堂精神,成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精神之一。

 

堡堂精神代代传

虽然农业学大寨运动早已停止,但堡堂文化传承至今。

为更全面、更立体、更生动地呈现和诠释堡堂文化,2006年,青年镇在堡堂村公共服务中心选址修建了100余平方米的堡堂文化陈列室。堡堂文化陈列室分为昨天、今天和明天三部分,其中“昨天”呈现了王茂全带领堡堂人民历经5个冬春战天斗地的工作情景,并陈列了锄头、蓑衣等当年的劳动工具;“今天”展现出青年人民传承堡堂精神取得的各项殊荣和文化经济发展的成果;“明天”则是对青年美好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寄托。

由于深受堡堂文化精神的影响,青年人民自发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青羊民间艺术团,主要根据堡堂文化自谱歌曲、自编舞蹈,如《大寨种子》、《茶山新歌》、《向阳花》等特色典型节目,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演出服装还原七十年代风格,舞蹈充满昂扬蓬勃朝气,深受人们喜爱。

今年7月,青年镇开展了以“品味脆红香李,采风红色堡堂”为主题的首届脆红李采摘文化节,并组织广大文学爱好者、摄影爱好者、网友参观堡堂文化陈列室,感受青年人在传承堡堂精神所做的努力与青年的发展成就。在节目开幕式上,青羊民间艺术团再次带领游客走进那段堡堂岁月,感受堡堂文化。

 

千年古镇换新颜

2013年,青年镇定位为着力打造4A级旅游文化名镇,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发扬挖掘堡堂文化,努力实现“堡堂盛开大寨花”到“堡堂盛开幸福花”的美丽蜕变。目前,青年镇正在围绕堡堂学大寨文化实施开发保护,主要从以下五方面进行:

一是迁建堡堂文化陈列室。青年镇虽已建成堡堂文化陈列室,但由于受面积影响,仅有100余平方米,无法全面还原和反映堡堂那段战地斗地的岁月和当今的新农村建设风貌。该镇已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扩建堡堂文化陈列室,选址在堡堂朝房,拟投资200万元,规划建设1000余平方米、3层楼的新陈列室。在新陈列室中,将对涉及堡堂文化的各类藏品进行广泛收集和归整,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尽最大努力还原当时学大寨时期的场景,确保整个文化陈列室的丰富和可观瞻性。

二是结合现代观光农业的发展,将建设以老鸦井山为主要区域的500亩堡堂文化主题公园,集登山健身与娱乐休闲于一体。目前,方案设计已经基本完成,部分设施的施工设计正在加紧进行。

三是投资800万元,在后河坝新区修建10000平方米青年休闲广场,并在广场一侧修建堡堂文化长廊。目前,已完成规划设计与平场,进入到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预计于2013年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4年6月全面完成,正式投入使用。

四是在堡堂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巴渝民居建设中,运用堡堂版画,在堡堂农民新居外墙绘制堡堂学大寨期间的生动场景。

五是继续收集和组织创作与“堡堂精神”有关的各类文艺作品。深入挖掘、整理相关素材,结合受“堡堂精神”影响培养出的各类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以诗歌、故事、小说、歌曲、舞蹈等形式予以体现和弘扬。同时,着力拍摄一部反映青年人民在敢拼敢干“堡堂精神”影响下如今幸福生活的纪录片。

文/图  陈春雨  李  宇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10-61744288 传真:010-61744588 邮箱:union#ccoo.cn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宏福大厦1007室 邮编:
Copyright © 2004-2024 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id":"10"}'>